尿失禁是由于膀胱括約肌損傷或神經(jīng)功能障礙而喪失排尿自控能力,使尿液不自主地流出。尿失禁按照癥狀可分為充溢性尿失禁、無阻力性尿失禁、反射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及壓力性尿失禁5類。
檢查
1.測定殘余尿量
以區(qū)別因尿道阻力過高(下尿路梗阻)與阻力過低引起的尿失禁。
2.膀胱尿道造影
如有殘余尿,行排尿期膀胱尿道造影,觀察梗阻部位在膀胱頸部還是尿道外括約肌。
3.膀胱測壓
觀察有否無抑制性收縮,膀胱感覺及逼尿肌無反射。
4.站立膀胱造影
觀察后尿道有無造影劑充盈,尿道功能正常者造影劑被膀胱頸部所阻止,如有關(guān)排尿的交感神經(jīng)功能受到損害則后尿道平滑肌松弛,造影片上可見到后尿道的近側(cè)1~2cm處有造影劑充盈,因這部分尿道無橫紋肌。
5.閉合尿道壓力圖
6.同步檢查
必要時(shí)行膀胱壓力,尿流率,肌電圖的同步檢查,以診斷咳嗽-急迫性尿失禁,逼尿肌括約肌功能協(xié)同失調(diào)以及由括約肌無抑制性松弛引起的尿失禁。
7.動(dòng)力性尿道壓力圖
用一根特制的雙腔管,末段有二孔,一孔置于膀胱內(nèi),另一孔在后尿道,尿道功能正常者在膀胱內(nèi)壓增加時(shí)(如咳嗽時(shí))尿道壓力也上升,以阻止尿液外流,有少數(shù)壓力性尿失禁患者,膀胱內(nèi)壓增高時(shí),尿道壓力不上升,從而尿液外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