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腸癌的簡介
直腸息肉也是直腸癌的高危因素,基本公認的是動物脂肪和蛋白質攝入過高,食物纖維攝入不足是直腸癌發(fā)生的高危因素。
直腸癌的疾病分期:
0期:癌局限于粘膜層,無淋巴結轉移
I期:腫瘤局限于固有肌層以內,無淋巴結轉移
II期:腫瘤浸潤超過固有肌層,但無淋巴結轉移
III期:淋巴結有轉移
IV期:遠處轉移(肝臟、肺等)或腹膜轉移
直腸癌生長到一定程度時可以出現(xiàn)便血癥狀,少量出血是肉眼不易發(fā)現(xiàn),但用顯微鏡檢查糞便時可以發(fā)現(xiàn)大量紅細胞,所謂的大便潛血試驗陽性。出血量多時可以出現(xiàn)大便帶血,血色鮮紅或暗紅。當癌腫表面破潰、形成潰瘍,腫瘤組織壞死感染,可出現(xiàn)膿血、粘液血便。
當直腸腫瘤導致腸腔狹窄時可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腸梗阻癥狀(腹痛、腹脹、排便困難),排便前腹痛、腸鳴,排便后癥狀減輕。大便可變細、帶溝槽。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便不盡感、肛門下墜感,有時出現(xiàn)腹瀉。
腫瘤侵犯膀胱、尿道時可出現(xiàn)尿頻、尿急、尿痛,排尿困難等;腫瘤侵犯陰道時可出現(xiàn)直腸陰道瘺,陰道流出糞液;腫瘤侵犯骶骨及神經時可出現(xiàn)骶尾部及會陰部劇烈疼痛;腫瘤侵犯壓迫輸尿管時可出現(xiàn)腰部脹痛;腫瘤還可壓迫髂外血管出現(xiàn)下肢水腫。上述癥狀均提示腫瘤屬較晚期。
直腸癌的疾病分期:
0期:癌局限于粘膜層,無淋巴結轉移
I期:腫瘤局限于固有肌層以內,無淋巴結轉移
II期:腫瘤浸潤超過固有肌層,但無淋巴結轉移
III期:淋巴結有轉移
IV期:遠處轉移(肝臟、肺等)或腹膜轉移
直腸癌生長到一定程度時可以出現(xiàn)便血癥狀,少量出血是肉眼不易發(fā)現(xiàn),但用顯微鏡檢查糞便時可以發(fā)現(xiàn)大量紅細胞,所謂的大便潛血試驗陽性。出血量多時可以出現(xiàn)大便帶血,血色鮮紅或暗紅。當癌腫表面破潰、形成潰瘍,腫瘤組織壞死感染,可出現(xiàn)膿血、粘液血便。
當直腸腫瘤導致腸腔狹窄時可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腸梗阻癥狀(腹痛、腹脹、排便困難),排便前腹痛、腸鳴,排便后癥狀減輕。大便可變細、帶溝槽。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便不盡感、肛門下墜感,有時出現(xiàn)腹瀉。
腫瘤侵犯膀胱、尿道時可出現(xiàn)尿頻、尿急、尿痛,排尿困難等;腫瘤侵犯陰道時可出現(xiàn)直腸陰道瘺,陰道流出糞液;腫瘤侵犯骶骨及神經時可出現(xiàn)骶尾部及會陰部劇烈疼痛;腫瘤侵犯壓迫輸尿管時可出現(xiàn)腰部脹痛;腫瘤還可壓迫髂外血管出現(xiàn)下肢水腫。上述癥狀均提示腫瘤屬較晚期。
癥狀
早期
1、大便習慣改變(如大便次數(shù)增加或腹瀉、便秘)。
2、大便帶血(容易與痔混淆)或呈黑色。
3、大便變形、變細。
4、里急后重(大便后仍想再解)。
5、間斷腹部絞痛。
6、不明原因的貧血,體重減輕,精神不振,食欲下降。
中期
1、便血:便血是直腸腫瘤最常見的癥狀之一,然而引起便血的原因還有腸出血等現(xiàn)象,痔瘡也會出血,因此當出現(xiàn)便血的時候做內鏡檢查以確診病情是很有必要的。
2、大便異常:排便時常有疼痛感,大便多帶血,同時會有排便不盡感,里急后重等現(xiàn)象,大便多含有粘液膿血狀物。
3、腹痛:直腸腫瘤患者還會引起全身性的癥狀出現(xiàn),特別是腹部疼痛,常常為絞痛。
四個階段
第一
腫瘤只涉及直腸壁和所述第一或第二層的,涉及無淋巴結。
第二
腫瘤滲透到直腸系膜,但沒有淋巴結參與。
第三
無論腫瘤的滲透有多深,涉及與癌癥的淋巴結。
第四
存在的癌癥的令人信服的證據(jù),在其他的身體部位,直腸區(qū)域的外面。
分類
大腸息肉
(1)與癌變無關的非瘤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和炎性息肉。
(2)與癌變關系密切的息肉:①乳頭狀腺瘤;②家族性多發(fā)性息肉瘤
,是一種顯性遺傳病,家族性多發(fā)性息肉瘤變率很高,有重要意義;③腺瘤性息肉。
其中腺瘤性息肉癌變率最低。
大腸癌
患者臨床常表現(xiàn)為貧血、消瘦、大便次數(shù)增多,變形,并有粘液血便。有時出現(xiàn)腹部腫塊和腸梗阻癥狀。好發(fā)部位以直腸為主,乙狀結腸為次,其他部位較少。
肉眼觀分為四型:①隆起型;②潰瘍型;③浸潤型;④膠樣型,此型多見于青年人,預后較差。
鏡下可見有:①乳頭狀腺癌:癌細胞為柱狀上皮排列成細乳頭狀,乳頭內間質很少;②管狀腺癌:癌細胞排列成腺管狀;③粘液腺癌:常有兩種類型。一種表現(xiàn)為大片粘液湖形成,其中漂浮小堆癌細胞;另一種表現(xiàn)為囊腺狀結構,囊內充滿粘液;④印戒細胞癌:腫瘤由彌漫成片的印戒細胞構成,不形成腺管狀結構;⑤未分化癌,癌細胞常較小,形態(tài)較一致,細胞彌漫成片或不成團,不形成腺樣結構;⑥腺鱗癌;⑦鱗狀細胞癌,多發(fā)生在直腸肛門附近的被覆鱗狀上皮,為數(shù)較少。
直腸腫瘤擴散蔓延
1)局部擴散,大腸癌侵入肌層前,極少有淋巴結及靜脈的受累。當癌已浸潤到漿膜后,可直接蔓延到鄰近器官。
2)淋巴道轉移,早期腫瘤可沿腸壁神經周圍的淋巴間隙擴散,由淋巴管轉移淋巴結。結腸癌在結腸上、旁、中間和終末四組淋巴結均可有轉移。直腸癌首先轉移到直腸旁淋巴結,以后再擴散,侵入盆腔和肛周組織。
3)血道轉移,晚期大腸癌可經血行轉移到肝、肺、骨等處。
癌胚抗原(CEA):大腸癌患者血中可檢出CEA,但并不能作為診斷的依據(jù),其他消化系統(tǒng)癌和正常人都可檢出。但CEA的上升可提示癌瘤的復發(fā)或轉移。
(2)Dukes分期
根據(jù)大腸癌病變的范圍和是否發(fā)生淋巴結轉移而分為四期:
A期:未穿透肌層,也未累及淋巴結。
B期:已穿透肌層,擴延到腸周組織,但仍未累及淋巴結。
C期:已穿透肌層,已發(fā)生淋巴轉移。
D期:有遠隔臟器轉移。
分期與愈后關系密切,A期手術可以治愈,B期術后5年存活率70%,C期為30%,D期極化。
消化道
從胃以下的消化道中,除結腸以外均可發(fā)生類癌,類癌起源于消化道中的嗜銀細胞,屬于APUD系統(tǒng)腫瘤。類癌發(fā)生于闌尾多見,而闌尾的類癌惡性程度最低,一般不發(fā)生轉移。其他部位類癌惡性程度相對較高。
早期直腸癌的臨床特征主要為便血和排便習慣改變,在癌腫局限于直腸粘膜時便血作為唯一的早期癥狀占85%,可惜往往未被病人所重視。當時作肛指檢查,多可觸及腫塊,中、晚期直腸癌患者除一般常見的食欲不振、體重減輕、貧血等全身癥狀外,尚有排便次數(shù)增多,排便不盡、便意頻繁、里急后重等癌腫局部刺激癥狀。癌腫增大可致腸腔狹窄,出現(xiàn)腸梗阻征象。
癌腫侵犯周圍組織器官,可致排尿困難、尿頻、尿痛等癥狀;侵及骶前神經叢,出現(xiàn)骶尾和腰部疼痛;轉移至肝臟時,引起肝腫大,腹水、黃疸,甚至惡液質等表現(xiàn)。
驗方偏方
驗方
復方半蓮湯:半枝蓮60g,石見穿30g,生地榆30g,苡仁30g,忍冬藤30g,昆布30g,山豆根15g,槐角15g,胡麻仁15g,白蚤休12g,幟殼9g,川樸9g。制成煎劑,每日1劑,分2次服。
療效:湖北中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應用本方治療腸癌20余例,有效率1 00%。
偏方
①瞿麥根湯:鮮根用米泔水洗凈,每天50—100克(干根用40—50克),水煎服。
②鮮鵝血50—100毫升,每日1次口服。治療消化系統(tǒng)腫瘤,可能有效。
手術選擇
直腸癌是臨床上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隨著現(xiàn)代生活的發(fā)展,已日益成為威脅人類生存的健康殺手。如何正確選擇治療直腸腫瘤的手術方式,臨床醫(yī)師和患者對此都很關
心。在此,有必要就直腸腫瘤的手術方式選擇向讀者作一簡單介紹。
首要選擇
由于永久性人工肛門,給病人生活帶來極大不方便和嚴重的精神負擔,以至于一些患者寧肯選擇死亡也不愿接受腹壁結腸造瘺。因此,直腸癌手術治療能否保住肛門,成為患者關心的主要問題。
能否保住肛門主要跟腫瘤生長在直腸中的位置及手術技巧有關,一般當腫瘤的位置在距肛緣5厘米-6厘米以上,在保證根治性切除的前提下,可以行保肛手術。但如果腫瘤的位置距肛緣5厘米-6厘米以內,我們首先要保證的就是直腸腫瘤手術的根治,如果不能保證直腸腫瘤的根治,那么保肛門就失去了意義?;颊叩母亻T保住了,卻失去了生命,這就本末倒置了,得不償失。這就是臨床醫(yī)師對沒有保肛條件的患者常說的:“先保命,再保肛”。
當然,也不是所有的直腸癌患者都保不住肛門。保肛手術一般適于腫瘤距肛緣5厘米-6厘米以上的直腸癌患者。多數(shù)臨床醫(yī)師認為術前的檢查距離僅作參考,最后決定是在充分游離直腸后,根據(jù)病變的早晚,分化程度,組織學類型、病人的身材、胖瘦、骨盆的寬窄以及保證充分的安全長度等因素來決定。一般認為:早期腫瘤的患者,腫瘤下緣距肛緣≥2厘米者可行保肛;而分化差、粘液腺癌、腫瘤浸及腸壁1/2周以上或浸及全層的患者,則需腫瘤下緣距肛緣>5厘米方可行保肛。總的來說,保肛要求:①不降低生存率;②不增加局部復發(fā)率;③保證控便、排便功能健全或比較健全。
直腸吻合器的應用,在技術上為低位前切除術作了有力保證。消化道吻合器使用有近百年的歷史。使用的吻合器較以前有了更大進步,具有使用方便,吻合可靠等優(yōu)點。尤其是雙吻合器的應用,使低位前切除術或超低位前切除術更為方便。重醫(yī)大附一院從1996年起用直腸吻合器行低位前切除術(含超低位前切除術)176例,取得滿意效果。
康復更快
對于有的患者,臨床醫(yī)師會選擇腹腔鏡輔助直腸癌切除的手術方式。“我適合腹腔鏡輔助直腸癌切除嗎?腹腔鏡輔助直腸癌切除的方法有什么好處呢?能保證腫瘤的根治嗎?”患者往往會提出這樣的問題。
一般認為,行腹腔鏡結腸直腸腫瘤切除的適應癥與開腹手術者基本相同。腹腔鏡手術的目的是為了減少手術創(chuàng)傷、縮短術后恢復時間及獲得和開腹手術一樣或更佳的手術效果。有腹壁切口小、胃腸道干擾小、手術后痛苦少、下床活動早、胃腸道功能恢復快,且術中腫瘤受擠壓小,手術視野開擴清楚,手術后恢復快,免疫功能受影響小,術后可較早接受其他治療等優(yōu)點。有學者對80歲以上的手術病人進行研究表明:與開腹手術相比,腹腔鏡結直腸切除術后病人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更低,住院時間更短,術后更快地恢復正?;顒?。
研究證明,腹腔鏡輔助的直腸腫瘤切除術治療直腸惡性腫瘤與開腹手術具有同樣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只要規(guī)范操作就不會增加腹腔內腫瘤細胞脫落及器械的污染機會,術后短期隨訪也沒有發(fā)現(xiàn)切口種植的發(fā)生,是患者完全可以放心地選擇一種痛苦小、恢復快的腹腔鏡手術。重醫(yī)大附一院胃腸外科自1999年12月以來,率先在重慶地區(qū)開展腹腔鏡輔助下的直腸切除手術,先后成功地為近100例直腸腫瘤病人施行了腹腔鏡輔助下的直腸切除手術,無論是手術切除的范圍,還是淋巴清掃的程度,取得十分滿意的效果。
飲食療法
預防結腸直腸癌應注意飲食,醫(yī)學界一般認為,常吃多脂肪、少纖維飲食者,罹患結腸直腸癌的幾率較高。研究顯示,某些地區(qū)的人民膳食偏重蔬菜、果類等含豐富纖維的食物,腸癌患者較其他地區(qū)的人民為低。
膳食纖維食品
劍橋大學曾經公布一項有關飲食與癌癥的大型研究,接受調查者達40萬人之多,為有史以來最大規(guī)模的飲食與癌癥研究。結果顯示,高纖維飲食能有效減低患上致命癌癥的危險幾率達40%,特別是結腸癌及直腸癌。
在過去,法國醫(yī)學界也有研究發(fā)現(xiàn),有三成的癌癥病例與病人的飲食習慣有直接關系。法國醫(yī)學科學院曾在《飲食與癌癥》調查報告中指出,高脂肪食物以及全脂奶、肉等飽和脂肪酸食品不但容易引發(fā)多種癌癥,尤其是結腸癌和直腸癌,也易于引發(fā)心血管疾病。
專家認為,膳食纖維可刺激腸的蠕動,同時也可縮短食物通過腸道的時間,減少糞便中致癌物質與腸黏膜接觸的機會,將大便、毒素盡快排出體外。
膳食纖維主要來自天然的蔬菜、水果、谷類及豆類。蔬菜中的十字花科蔬菜含豐富抗氧化維生素C及胡蘿卜素,可抑制致癌物質亞硝胺的合成,此類蔬菜包括花椰菜、芥菜、白菜等。而黃色和綠色蔬果中,大都含有豐富類黃酮素,其他如洋蔥、蘋果皮等食物也都含有類黃酮素,多吃也有助于預防癌癥。
扶正補虛
直腸癌病人“內虛”是疾病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的主要矛盾。因虛而致癌,因癌而致虛,虛中夾實,以虛為本。食療的目的是保證直腸癌病人有足夠的營養(yǎng)補充,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促進直腸癌病人的康復,應以扶正補虛為總原則。故《內經》說:“谷肉果菜,食養(yǎng)盡之,無使過之,傷其正也。”在扶正補虛的總則指導下,對直腸癌病人的食療應做到營養(yǎng)化、多樣化、均衡化。
辨證施食
直腸癌與其他疾病一樣,直腸癌病人都有陰陽偏勝、寒熱虛實之不同。食物也有寒熱溫涼、辛甘苦酸咸四氣五味之別。熱證宜寒涼,寒證宜溫熱;五味入口,各有所歸,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腎,苦入心,酸入肝。
有針對性
藥食同源,部分食品兼具食療抗癌作用,可有針對性地選擇應用。對消化系腫瘤有益的食物有韭菜、莼菜、卷心菜、墨菜、百合、刀豆等。日常生活中的食物如大蒜、豆制品、綠茶等直腸癌患者都可以食用,因為它們也都是抗癌良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