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在慢性胃炎患者中幽門螺桿菌的檢出率很高,而正常胃黏膜則少有檢出,兩者相比有統(tǒng)計學意義;
②慢性胃炎患者血清中抗幽門螺桿菌抗體明顯增高,并可在其胃液中檢出抗幽門螺桿菌免疫球蛋白;
?、塾拈T螺桿菌的數(shù)量與多形核白細胞浸潤程度呈正相關;
?、芰餍行缘臀杆岚Y與幽門螺桿菌相關;
?、葆槍τ拈T螺桿菌的治療可使胃炎的病理組織學變化明顯改善;
?、迌擅驹刚呖诜拈T螺桿菌懸液引起胃炎的癥狀和病理變化;
?、咧苽溆拈T螺桿菌胃炎動物模型成功;
⑧在自身免疫性胃炎、淋巴細胞性胃炎和術后膽汁返流性胃炎,幽門螺桿菌的檢出率很低,提示幽門螺桿菌并不是胃炎的繼發(fā)感染。但幽門螺桿菌并不是胃炎的唯一原因,除幽門螺桿菌外還有其它因素的作用,如遺傳、飲酒、藥物和其它內環(huán)境因素,所以胃炎的發(fā)生是多種有害因素作用于胃黏膜的結果。
?、俾詼\表性胃炎:是最常見的一種;
?、诼晕s性胃炎:幽門螺桿菌的檢出率與淺表胃炎相似,為50%~90%;
?、哿馨托晕秆?,幽門螺桿菌檢出率41%~87%;
?、芫摒つし屎裥晕秆?,特點是胃粘膜出現(xiàn)巨大皺襞,高度可達3~4厘米,寬度達1.5厘米,似腦回狀,主要見于胃體及胃底尤其是大彎曲,有時也波及胃竇,甚至全胃。幽門螺桿菌檢出率88%,經(jīng)藥物治療后肥大皺襞可以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