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胰頭的胰腺癌,常規(guī)做根治性胰十二指腸切除手術。手術有4個切緣:膽管斷端、胰頸斷端、胃斷端和腹膜后切緣。腹膜后切緣是指腸系膜上動脈右側近端3~4cm的結締組織。通常情況下,前3個切緣可以術中送冰凍病理,根據(jù)冰凍病理結果再進行切除,直到達到手術切緣陰性為止。但是對于腹膜后切緣,只能憑借術后病理結果來判斷。因此,術前對于手術可切除性評估,判斷手術切除可能性非常重要。通常術前用胰腺薄掃加增強CT,以及血管三維重建的方法來判斷腫瘤與血管的關系。
目前采用Loyer分型和LU評分的方法來判斷血管與腫瘤的關系。Loyer分型為A、B者為可切除者,C和D為可能切除者,E和F為不可切除者。尤其對于鉤突部的胰腺癌,為了達到腹膜后切緣陰性,術中門靜脈、腸系膜血管的解剖非常重要。對于術前CT Loyer分型C和D者,通常要術前解剖出腸系膜上動脈,沿著腸系膜上動脈右側緣切除胰腺鉤突,甚至需要聯(lián)合門靜脈或腸系膜上靜脈血管切除。其目的就是為了達到腹膜后切緣陰性。
另外,術后聯(lián)合化療是達到5年生存率的重要保證。前瞻性的研究顯示,術后聯(lián)合化療與單純手術的胰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具有顯著的差別。為了達到長期的無瘤生存時間,通常需要術后的聯(lián)合化療。
術前CT Loyer 分型:
A型:腫瘤與血管或胰腺正常組織之間有脂肪間隔。
B型:低密度腫瘤與血管之間有正常胰腺組織間隔。
C型:低密度腫瘤與血管之間間隔消失,腫瘤呈凸面與血管接觸。
D型:低密度腫瘤與血管之間間隔消失,腫瘤呈凹面與血管接觸,或部分包繞。
E型:低密度腫瘤包繞相鄰血管,腫瘤與血管之間間隔消失。
F型:腫瘤侵犯引起血管梗阻。
A~B型為可切除型,E~F型為不可切除型,C~D型為有可能切除,需視術中血管切除、靜脈移植及補片情況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