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陰炎是由于病原體侵犯或受到各種不良刺激引起的外陰發(fā)炎,可獨立存在,更多時與陰道炎、泌尿系疾病、肛門直腸疾病或全身性疾病并發(fā),或為某些外陰疾病病變過程中的表現(xiàn)之一。臨床表現(xiàn)為外陰皮膚瘙癢、疼痛、燒灼感甚至腫脹、紅疹、糜爛、潰瘍。
病因
1.外源性感染
病原體可為大腸桿菌、滴蟲、真菌、病毒等。
2.異物刺激
如尿液、糞便、異常的陰道分泌物等。
3.全身性疾病的局部癥狀
如糖尿病等。
臨床表現(xiàn)
外陰皮膚瘙癢、疼痛、燒灼感甚至腫脹、紅疹、糜爛、潰瘍,病久皮膚可增厚、粗糙、皸裂甚至苔蘚樣變。常見的外陰炎有以下幾種:
1.非特異性外陰炎
多為葡萄球菌、鏈球菌、大腸桿菌混合感染。
2.霉菌性外陰炎
常與霉菌性陰道炎同時存在,可見到豆渣樣分泌物,病損表面有時有白色苔狀物覆蓋。
3.嬰幼兒外陰炎
外陰皮膚黏膜潮紅、癢痛,可導致陰唇粘連。
4.前庭大腺炎
一側大陰唇部位紅、腫、熱、痛,于大陰唇下1/3處形成硬結,有波動感及壓痛,即形成前庭大腺膿腫。膿腫有時可自行破潰。
5.性病
外陰尖銳濕疣、軟下疳、生殖器皰疹、淋病等。
檢查
1.婦科檢查。
2.陰道分泌物檢查。
3.必要時行全身檢查及相關血清、組織病理等檢查。
鑒別診斷
需鑒別的外陰疾病包括:外陰濕疹、外陰神經性皮炎、外陰銀屑病、慢性增生性外陰炎、性病及外陰癌。組織病理學檢查對鑒別診斷有決定性意義。
治療
1.積極有效地治療原發(fā)病。
2.局部治療:保持外陰清潔、干燥,避免不良刺激。選用不同的液體藥劑坐浴,外陰涂用抗生素軟膏、抗真菌制劑等。
3.有發(fā)熱及白細胞計數(shù)增加者可適當使用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