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息肉,是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細胞凸入胃內(nèi)的隆起性病變。胃息肉較小時常無明顯癥狀,一般都是在胃腸鋇餐造影、胃鏡檢查或其他原因手術時偶然發(fā)現(xiàn)。我們知道,在胃癌的癌前病變中,就有胃息肉的一席地位。那么,胃息肉的癌變幾率到底有多大呢?
胃息肉是胃粘膜上皮或間質(zhì)成分增生所引起的息肉狀病變。胃息肉可分成非腫瘤性息肉(包括增生性息肉、錯構瘤性息肉、炎性息肉、異位性息肉等)和腫瘤性息肉(包括扁平腺瘤即管狀腺瘤和乳頭狀腺瘤即絨毛狀腺瘤)兩大類。
除了胃息肉外,還有與胃息肉有所不同的息肉變。息肉變分為幼年性息肉變、彌漫性息肉變和遺傳性息肉變,幼年性息肉變無惡變傾向,彌漫性息肉變的癌變率可達20%,這也是非常高的。
胃息肉癌變的癌變率與有無不典型增生有很大的關系。腺瘤性息肉有不同程度的不典型增生,其有三種病理類型:管狀腺瘤癌變率約10%、絨毛狀又稱乳頭狀腺瘤癌變率高達50%-70%、混合型腺瘤居于兩種之間。而增生性息肉屬于腺體增生延長,絕大多數(shù)無不典型增生,癌變率只有0.4%。
除了種類的不同,胃息肉癌變的幾率還受息肉體積大小、患者病程、生長速度等因素影響。其中息肉體積的大小就是很重要的一個因素。胃息肉的大小一般都不到一厘米,只有很少數(shù)的人增生性息肉會引起不良反應,癌變的幾率也較低;息肉直徑大于2cm、廣基、多發(fā)性息肉癌病率較高;當胃息肉直徑大于3cm時,癌變率更是高達70%。
我們看到,雖然胃息肉不是胃癌,但是部分胃息肉有惡變的可能,是胃癌重要的癌前期狀態(tài)。對于胃癌的預防,胃息肉患者尤其需要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