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歲的張曉金是濰坊市市立醫(yī)院神經內科的一名醫(yī)生。“作為一名醫(yī)生,我對造血干細胞捐獻工作比普通人有更深入的了解,也更加懂得生命的珍貴。”2011年,紅十字會正在募集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張曉金毫不猶豫地報了名并留下血樣,加入了中華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成為了一名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
“如果通過我的付出能拯救一個人的生命,那該是一件多么有意義的事情!”回想起當時報名的場景,張曉金仍記憶猶新。她沒想到的是,8年后,就因為當時的一個決定,挽救了一個生命,一個家庭。
今年4月,張曉金接到濰坊市紅十字會工作人員電話,告知她與一名2歲的男嬰配型成功,征詢她是否愿意捐獻造血干細胞。“必須要救!”已經是兩個孩子媽媽的張曉金深知,孩子對于一個家庭的意義。當即表態(tài)愿意捐獻,同時也承諾做好家屬的思想工作。她將情況告知家人,得到了所有家庭成員的一致支持。
7月24日,張曉金在丈夫的陪同下,來到中國人民解放軍聯勤保障部隊第九六零醫(yī)院。捐獻期間,張曉金的丈夫一直陪伴著她。“你真是個英雄!”在等待注射最后一支動員劑時,張曉金的丈夫含情脈脈的看著她自豪地說。此時此刻,他的這句話,既是對妻子的鼓勵,又是發(fā)自內心的自豪。
7月28日,張曉金成功捐獻造血干細胞,也成為了濰坊市第57位造血干細胞捐獻者。張曉金說:“我要用我的實際行動,告訴我的兩個孩子,幫助他人,多做善事,回報社會。”
7月29日上午,山東省紅十字會事業(yè)發(fā)展部部長王永君為張曉金頒發(fā)榮譽證書,濰坊市濰城區(qū)愛衛(wèi)辦副主任孫鵬,山醫(yī)集團濰坊市市立醫(yī)院黨委書記、董事長兼副院長鄭海妹,副院長鄒晨容,院長助理劉偉探望并慰問了張曉金。
山東省紅十字會事業(yè)發(fā)展部部長王永君為張曉金頒發(fā)榮譽證書
濰坊市濰城區(qū)愛衛(wèi)辦副主任孫鵬慰問張曉金
醫(yī)院領導看望張曉金
“張曉金同志,為了拯救患者的生命,您于2019年07月29日捐獻了造血干細胞,您的這一人道善舉使患者獲得了重生。”這是中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管理中心印在證書上的頒獎詞。
通過捐獻,除了給男嬰帶去希望,也給她自己帶來了很多感動。躺在床上的張曉金捐獻后顯得十分平靜,“今天終于有機會完成心愿,希望他早日康復,也希望造血干細胞捐獻的知識能傳播給更多的人,有更多的人能加入到中華骨髓庫中,為更多的患者帶去希望!”
山醫(yī)集團濰坊市市立醫(yī)院黨委書記、董事長兼副院長鄭海妹表示:張曉金是醫(yī)院的驕傲,她的這一善舉,不僅僅挽救了一個生命,為整個家庭帶來了希望,更是醫(yī)院“為健康創(chuàng)立價值”核心價值觀的具體體現,是醫(yī)院職工學習的榜樣,傳遞了滿滿的社會正能量。

從事神經內科工作近10年的張曉金,在日常臨床工作中,她視患者如親人,不怕臟不嫌累,想患者之所想,解患者之所急,用真情呵護著患者的健康。門診、病房,科研,不斷工作和提升幾乎成為張曉金工作的全部。超時的工作,高強度的工作壓力和繁瑣的日常事務,并沒有讓她產生絲毫抱怨,相反,她的談吐和笑容總讓身邊的人感受到她對工作的熱愛。
來濰坊女兒家小住的張先生,因為小腦梗死收住醫(yī)院神經內科進行治療。在住院期間,張曉金經過完善輔助檢查后發(fā)現,張先生的病情比想象中的更復雜,除了小腦梗死外,還存在高血壓病、2型糖尿病、房顫、肝硬化等多種疾病,無疑增加了治療的難度。剛入院的張先生頭暈的嚴重,連眼睛都睜不開,更別說坐起甚至下床走動,家人十分著急。張曉金一邊安撫患者家屬情緒,一邊向他們詳細解釋了治療方案,患者及家屬表示會積極配合治療。查房時,張曉金總是會在張先生的病床前多待一會,檢查他的病情;臨下班時,張曉金會再去病房看望張先生,仔細查看張先生的恢復情況。在張曉金和其他醫(yī)護人員的精心治療下,張先生病情逐漸好轉,半個月后便能獨自下床走動。“多虧了你,我的病才能好這么快,真是太感謝你了!”“這都是我應該做的。”面對患者及家屬的稱贊,張曉金總是當做對自己工作的鞭策,激勵自己更好地提高醫(yī)療技術,為患者解除病痛。
“要把患者當做自己的親人、朋友,只有設身處地的為他們著想,才能真正做到為他們的健康服務。”張曉金是這樣說的,也是這么做的。近10年間,無數患者得到張曉金的關心和照顧,在她的精心治療下,恢復了健康。直到現在,多年前的患者依然會在逢年過節(jié)打來問候的電話,她在詢問近況之后還會給出保養(yǎng)或是用藥的建議;她也會通過微信與病人互動,句句話都透著張曉金作為醫(yī)生、親人、朋友,對一個患者的關心。

作為一名青年黨員、一名醫(yī)生,張曉金始終牢記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的宗旨,始終秉承濰坊市市立醫(yī)院“為健康創(chuàng)立價值”的核心價值觀,認真履行一名醫(yī)務工作者的崇高職責,勤奮敬業(yè),無私奉獻,使眾多患者解除病痛、重獲健康。
“學醫(yī),必須永不停止學習的腳步。”這是張曉金經常說的一句話。為了使更多的患者得到及時有效的救治,張曉金與科室醫(yī)務人員共同科研,不斷提高醫(yī)療技術水平,開展新技術新項目。在他們的努力下,在應用尿激酶溶栓治療腦血栓形成等搶救措施療效顯著,其中針對時間窗內(發(fā)病4.5小時之內)急性腦血栓患者給予尿激酶溶栓治療效果顯著,每年溶栓120余例,總有效率達80%。
與此同時,張曉金積極到全國知名醫(yī)院進修學習,不斷提高科室整體診療技術水平。在科室人員的共同努力下,近幾年開展的科研項目,其中獲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濰坊市科技進步二等獎6項,國家級發(fā)明專利4項,其中如新型多功能神經內科檢查器、新型神經內科聽診器等,完成國家級論文80余篇,參與論著編寫10余部。
弘揚正能量,傳遞正能量是一名共產黨員的義務。張曉金還加入“濰坊市市立醫(yī)院志愿者協會”,抽時間、擠時間積極參加下鄉(xiāng)、社區(qū)義診和志愿者幫扶活動,宣講健康知識,普及防病治病常識。定期走進醫(yī)院醫(yī)養(yǎng)結合區(qū)和康護中心,探望長期臥床的老人,仔細詢問他們的身體狀況和生活情況,打掃房間,陪老人聊天,為他們帶來歡聲笑語,讓老人在疾病得到治療的同時,感受到來自醫(yī)院和社會的關愛、溫暖。
這就是張曉金,一位普通卻又優(yōu)秀的醫(yī)生。她捐獻造血干細胞,挽救一個生命、一個家庭;她默默工作,為患者解除病痛,在自己平凡的職業(yè)崗位上,力盡一個醫(yī)生的天職。她常說:醫(yī)學是愛的產物,也是溫暖的科學。今天,我們想說:你是大愛的使者,也是溫暖的力量,春風十里不如你,暖醫(yī)也。